“科研工作”学习研讨(七)丨锚定目标 笃行实干 加速推进科研高质量发展——科技处学习心得体会

时间:2022-05-20浏览:694

近期,王建明书记和崔新有校长对学校科研工作的讲话,指明了科研水平对于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意义。在新的发展阶段,我们要认清形势和挑战,锚定“十四五”时期科研发展指标,按照王书记提出的“抓好科学研究,一是要凝聚方向,二要打造团队,三要积累成果,四要做出特色”的要求,扎实推进各项工作。

一、聚焦重点,久久为功

王书记指出:学校科学研究要围绕以国家基金为标志的基础研究、以横向课题为标志的应用研究和以教改课题为标志的教学学术研究,明确科研工作重点。

一方面是扎实推进国家级项目申报,在贯彻落实两基础两动员两指导一审核工作机制的基础上,提早启动,摸排基础,重点打造,加强督促,力争高级别项目有突破。另一方面是深入推进三区联动工作,在贯彻落实四个一工作要求、一月一推进工作机制的基础上,推动学院、职能部门协同开展三区联动,力争年度横向经费有进步。加强校企产研合作、科技服务等项目信息共享,实施校科技副总计划,调动系部、柔性引进人才、兼职硕导等各方联动。全面增强四技服务能力,大力提高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率。

二、建设平台,向上突破

转变科研平台建设思路,坚持分类建设、动态管理,以团队建设为基础,紧贴“三高一费”增长目标,整合优化学院科研资源,开展协同创新研究。在新一轮的校级科研平台申报工作中,按照学科支撑型、横向课题型科研平台的功能定位、发展目标,引导申报的科研平台明确建设方向,完善平台、团队建设的重点思路。对于已有的省厅级科研平台,要发挥示范效应,推动高水平科研平台产出更多的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。组织办学系统的市县开放大学,以设立分中心的方式,和省校已成立的科研平台进行合作共建,不断开拓科研平台建设的思路,提升科研团队的实力和水平。

三、加大激励,创新成果

崔校长提出:“采取一切措施完善、优化体系化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制度,调动更多的人参与科学研究、支持科学研究、推动科学研究,形成自觉做科研的浓厚氛围。”吴光林副校长部署2022年度学校科研重点工作时强调全面开展科研,即开展纵向课题、横向课题、高水平论文、高水平奖项、高水平专利、高水平专著、高水平智库、高水平成果转化等八类,跨学科研究、跨校级研究、跨国境研究等三种科研。在科研成果上要打开思路,推动全校老师全面开展科研,拓展科研成果产出的方式、路径,因此要加大科研激励,深挖潜力,激发活力。一方面优化完善学校科研政策,修订现有科研文件。另一方面,做好高水平成果培育导向,加强主动设计和组织协调。分析评奖条件,加强科技成果集成的校内统筹,鼓励与企业联合申报冲击科技奖项。

四、支撑学科,凸显特色

王书记强调: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是高水平科研和学术。学校科研要结合学科发展需要,主动适应南京市、浦口区地方的科技创新需求。针对自然科学研究,围绕学科建设及产业布局,在智能制造、现代物流、生物环保、建筑工程、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,进一步调整和凝练研究方向,形成特色应用研究领域,厚实与政府和企业合作的基础。针对人文社科,围绕学科建设及特色研究领域,在文化发展、社会教育、学分银行建设等特色领域,打造研究团队,形成标志性研究成果,提升特色研究的学术影响力。科研支撑学科培育建设从申硕角度去对标,一是按照师均科研经费标准确立各学院年度经费指标,二是对接柔性引进人才科研任务目标,提升学科研究水平,发展学科带头人,三是引导校级科研平台研究方向聚焦、力量聚焦,与规划建设的一级学科方向相一致,培育高水平的科研团队。

总之,科技处将聚焦“方向、团队、成果、特色”,咬定青山不放松,按照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对高水平科研的要求,持之以恒把科研管理和服务做深做细做实。